記者陳晨從水利部獲悉,近年來,水利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強化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不斷完善黨政主導、河長牽頭、屬地負責、部門聯動的河湖管理保護工作機制,依法管控河湖水域岸線空間,重拳整治侵占破壞河湖問題,著力建設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取得顯著成效,河湖面貌實現歷史性改變。
嚴格河湖空間管控。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170萬公里河道、3000多個湖泊明確了管控邊界。全面建立岸線規劃管控機制,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岸線保護利用規劃全部印發實施,劃定岸線保護區、保留區3.31萬公里,占規劃岸線總長的近70%,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復河湖自然岸線,突出大保護的要求。堅持確有必要、無法避讓原則,依據規劃從嚴審批許可岸線利用項目,嚴格岸線開發利用方式和強度管控,從源頭堅決管住向河湖要地要空間的沖動。印發河湖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編制規程、洪水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等,完善河湖管理技術標準體系。
重拳整治河湖亂象。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重點清理整治妨礙河道行洪、侵占水庫庫容問題,有計劃地清退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的岸線,堅決清存量遏增量,累計清理整治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29.4萬個,拆除違建15000多萬平方米、鏟除非法圍堤2萬公里、清理垃圾超過1億噸,北江龍洲島、增江紅色水鄉、長江學堂洲等一批“大塊頭”重大違建得以清理整治,昔日破壞河湖機體的“傷疤”得到修復。清理整治還河湖以自然生態空間,如騰退修復長江岸線160多公里,以前廠房林立、碼頭眾多、亂象叢生的岸線,整治后成為百姓親水樂水的濱水綠地;實施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洪湖等湖泊退圩還湖、整治非法矮圍網圍,恢復連通湖泊水域面積1300多平方公里,相當于200多個西湖。清理整治提升了行蓄洪能力,如整治侵占水庫庫容問題,大中型防洪水庫恢復防洪庫容2200多萬立方米;清理妨礙河道行洪的高稈作物、阻水片林13.5萬畝。
數字賦能提升管理能力。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推進“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充分應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人工智能、北斗定位、高點視頻等技術打造河湖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及時掌握河湖水域變化、岸線開發利用狀況、河道采砂等情況。基本實現對14萬條河流、3000多個湖泊、3000多個采砂重點河段、3萬個岸線功能分區、10萬個涉河建設項目、30萬名河湖長、300萬條河湖基礎數據的動態管理。全國河道砂石采運實現“一碼通用、一碼溯源”,違建等重點地物AI識別精度超過85%,北斗監控水下采砂深度可達厘米級。
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為河湖全面體檢,組織開展首輪全國河湖健康評價,建立2.16萬條河湖健康檔案,實行“一河一檔”管理。問題導向,靶向施策,“一河一策”系統治理,以“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為目標,中央財政支持地方實施122個幸福河湖建設項目,同時引領帶動各地建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越來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