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推動者。近年來,安徽師范大學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特色優勢,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建強創新平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于培育高質量人才、集聚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堅持“四個面向”,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優化平臺布局、提升平臺能級、強化平臺支撐,進一步提升集聚創新要素、開展技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貫通“從0到1再到100”的科技創新生態鏈。
安徽師范大學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優勢,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服務區域創新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近年來,學校新增清潔能源與催化安徽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省屬高校唯一)、徽文化生態安全及文旅融合發展安徽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9個,參與先進玻璃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與蕪湖市人民政府、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并獲批“安徽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與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節能減排聯合創新研究院”,與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安徽省高碳產業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當前,學校對接安徽“4433”萬千億產業體系和“7+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積極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高等研究院、開陽實驗室、蕪湖智能傳感平臺、東數西算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合肥高等研究院建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聯動政產學研,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關鍵途徑。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高校、服務機構等多主體,需要打造協同聯動的專業化服務生態。高校要進一步完善全鏈條協同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探索與政府、企業的共建模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從“單打獨斗”轉向“生態共建”,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安徽師范大學始終堅持開門、開放辦學,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通科技成果應用落地鏈條。近年來,學校制定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建立“安徽師范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安徽師范大學蕪湖技術轉移中心”,加強產學研合作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林立新能源科技企業共建材料化學聯合實驗室,與北京泊菲萊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連續流化工工程技術中心,產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當前,學校正在積極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與蕪湖市、奇瑞集團等共建合成生物學機器人化學家平臺、智能材料與未來能源學院、智能信息與先進制造學院、科技商學院,推動技術轉移機構實體化運行,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優化學科布局,強化高質量科創供給
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礎。高校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完善學科結構與產業集群動態聯動機制,面向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統籌設計重點發展的戰略性學科和學科方向,打造與國家戰略需求、產業變革同頻共振的學科格局,更好發揮高等教育價值。
安徽師范大學持續優化學科布局結構,主動對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學校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自主設置“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等5個目錄外交叉學科,建設以化學為主導并融合物理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化學+”交叉學科群。圍繞文史哲和旅游等特色優勢學科,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數智技術,創新“數智文旅”研究范式。實施“引企入教”“引教入企”行動,先后與奇瑞集團、科大訊飛等企業合作開設產教融合人才訂單班12期,與科大訊飛、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共建“AI+高等教育研究院”,推動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協同發展。當前,學校正在分類推進基礎學科、新興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推動學科專業結構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將服務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學科專業占比提升到70%以上,實現學科與產業的有機融合。
創新培養模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拔尖創新人才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主體力量。高校要建立教育和科技相融合、內外資源協同運用的拔尖創新人才全過程培養體系,進一步打破學段界限、學科壁壘、校企邊界,大力加強人才引育,持續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營造人盡其才、各顯其能的良好人才生態。
安徽師范大學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立健全柔性聘用、項目聘用、平臺聘用等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組建人才引進工作委員會,研究出臺“學科系列”和“教學系列”等人才政策,大力引進與培養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創新人才,持續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質量。近年來,學校新聘任院士2人,簽約引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3人,新增自主培育國家級人才稱號教師22人次、省級人才稱號229人次,化學學科擁有的高層次人才總數為安徽省屬高校之最。當前,學校堅持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完善人才“引育穩用管服”工作體系,打造人才集聚的“強磁場”,著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和科技創新團隊,為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和爭創“雙一流”學科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 蔣家平 熊宇杰 作者系安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安徽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
責任編輯:王振華